商标意识淡薄 从“美孚维权”看中国品牌的进步与局限 |
来源:宜创商标网 时间:2008年10月21日 |
|
近期酒业“张裕激怒兄弟企业,葡萄酒行业天平失衡”,油业“美孚维权”,起因都是“商标”使用的问题,张裕的“解百纳”发展成一个品牌对一个行业的维权,相对“美孚维权”还是要激烈很多。但这两个事件的发生,其内幕应该不属于同一个范畴,在此我们不去探讨事件的曲折。但是我们可以从事件中,看出中国品牌的进步与局限。
改革开放之前,金银财宝被我们视为有形之产,其心态是非吾之所有,一分一毫莫取。但文章的署名,词曲的改编,不过是游戏之作,只要作品可以流传,署谁的名是无所谓的事。所以现在许多传世的文学作品是无名士假托名人所作,虽然是伪作,但质量很高,同样很有价值。这里只有对作品价值的追求,毫无功利色彩。
改革开放以后,特别是世贸的加入,国际经济的互动加强,这种意识形态几乎被全部颠覆。在国家刚刚开始推行《商标法》的时候,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种形象,执法人员查处假冒名牌的小贩时,这些人很不理解,“我们不偷不抢,所有材料用的都是自己的,只不过是用了一下别人的名称,怎么就算犯法了?”没有意识到无形资产是有价值,是受法律保护。但这个现代市场经济的定律很快就被中国人掌握了。商标抢注,这个无本万利的经济行为成为了众多人热衷的行为。2002年以来,中国申请商标注册量以每年20万件的速度增长,2006年达76万件,中国以连续6年商标申请注册量居世界第一位。虽然到目前为止,中国还没有一件真正意义上的世界驰名商标,但其数量竟然已经是“六连冠”了。不但国内现有的知名商标在国外纷纷被抢注,只要有什么新闻事件一出来,立刻就有好事之徒将与其沾边的名词“注为己有”。
我们可以反观整个行业,中国企业确实在自身品牌保护和内在文化上下的“功夫”太少,而是在投机上下的本钱太多,同时我们从这些事件中看出,国内众多企业为什么没有形成名牌或者强势品牌,居多原因是“外光内虚”、“企业不谦虚”所造成在此不一一评析具体品牌,但我们必须清晰的认识到我们企业品牌建设到底要注意什么?
真正著名的品牌商标,其成功至少要有四个条件:一是资金的投入,二是产品(服务)质量的保证,三是出色的管理,四是丰富的文化内涵。现在中国人对第一个要件是有所认识了,“创品牌不就是打广告!”所以动不动弄出一个“标王”来,可惜历届“标王”的命都不长,当了“标王”的企业都走不远,所以央视现在再也不提“标王”二字。中国企业品牌商标中现在最缺少的不是资金的投入,而是品牌商标后面的质量内涵、科技内涵、文化内涵、管理内涵。没有这些内涵,商标的价值就是空的。虽然有不少国内企业将自己的品牌商标评为价值多少亿元,但如果企业真到了山穷水尽时,这商标价值就会大打折扣,有的甚至一文不值。
如果以积极的心态看,中国人商标意识的觉醒也算是一件好事,矮子里面拔将军,广种薄收,就算百万分之一的概率也总会出现一二个名牌商标吧?运用市场经济规律,以小博大,固然是有好的一面,但事情也有另一面:急功近利,好逸恶劳,投机取巧的市侩心态未必就能办成的大事业。现在世界上著名品牌商标价值动辄数十亿美元,价格不菲,但人们只见贼吃肉,不见贼挨打,世界上还没有那个著名商标品牌是凭抢注成功的。每一个著名品牌商标背后都有一段艰难的创业史和传奇经历,他们是用“汗水“写下了“历史”。
所以,认识到商标的重要性是好事,但如果认识只限局限于此,甚至是以投机心态想赚一把就走,不但离创著名品牌的真正意义相距十万八千里,甚至对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都是不利的,我们应该立足自身发展,企业需要历史,但是历史需要时间,历史的真空会让世界豪无色彩。
民族品牌的发展之路还很长,如果全身心的投入自主品牌的建设,可能发展的速度还要快,健康会伴随大家逐渐成长!革命还未成功,行业还须努力!
|
|
上篇资讯:企业标识与产品注册商标整合策略分析 |
下篇资讯:天府可乐品牌索回前途未卜 |
声明:本网转载其它媒体的信息,目的在于传递信息,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;如资讯内容有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联系我们。 |
|
|
|
|
交易商标推荐